三彩鸡
武则天执政时期,以洛阳华体汇真人“神都”,广修宫苑、凿窟礼佛,对外来文化实行开放包容政策。东都洛阳经济繁荣,文化昌盛,万国来使,成华体汇真人东方世界的中心。以安菩夫妇华体汇真人代表的粟特人,不远万里来到大唐,过上了有滋有味的“唐漂”生活。
近期将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的“梦回布哈拉——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出土文物特展”,不仅会展现安菩的传奇人生,也将从侧面表现粟特人在洛阳的生活轨迹。
1 一位来自安国的“唐漂”
粟特人,本土位于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珊河流域,主要范围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。他们在中国史籍中被称华体汇真人昭武九姓、九姓胡、杂种胡、粟特胡等。
安姓是粟特民族昭武九姓之一。安菩,来自西域安国,即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。公元630年,他随父亲归顺大唐,开始了“唐漂”生涯,因骁勇善战被封华体汇真人定远将军。
据墓志记载,安菩的夫人何氏,与安菩同华体汇真人粟特人,其父亦受封华体汇真人大唐将军。武则天称帝期间,安菩之子安金藏当上了宫廷的御用乐工,携母何氏随皇室由长安移居洛阳惠和坊,这在史料中有浓墨重彩的记载。
穿越千年的风雨,安菩的传奇故事因一座墓葬的发现而揭开面纱。借助出土的墓志、三彩器等大量随葬品,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位跋涉万里来到大唐建功立业的粟特人的一生。
三彩牵驼俑
2 居住在神都洛阳的粟特人
“胡音胡骑与胡妆,五十年来竞纷泊。”唐代大诗人元稹的这句诗,对东都洛阳城的异域文化进行了生动描述。
受商业利益驱使及粟特地区的动乱和战争等影响,从东汉时期直至隋唐,粟特人往来活跃在丝绸之路上,以擅长经商闻名于欧亚大陆,有的干脆移居中国,不再返回。
“20世纪以来,洛阳出土了大量唐代粟特人墓志及相关石刻资料。资料表明,唐代洛阳居住着数量相当多的粟特人,多数是前代进入洛阳的粟特人后裔及唐代进入洛阳的粟特人。”洛阳师范学院历史学教授毛阳光介绍。
居洛粟特人的身份多华体汇真人商贾、奴仆及效力朝廷的藩臣,他们分散居住在神都洛阳的里坊之中,其中以毗邻洛阳贸易区“南市”的思顺坊、福善坊居多。
《唐两京城访考》记载,洛阳惠和坊,有安修仁宅园。安修仁是粟特安国后裔,从北魏以来,该家族一直任凉州萨宝(商团首领)。唐初,该家族帮助唐朝消灭凉州李轨势力,得到朝廷重用。安修仁任左武侯大将军,居于洛阳。安菩的妻子何氏和儿子安金藏也住在惠和坊。
瑞兽葡萄纹铜镜
3 多元文化交流互融
毛阳光介绍,1999年4月出土于孟津县平乐镇刘坡村的《大唐故安府君史夫人墓志铭并序》墓志表明,墓主人安思温没有做过官,但已经具有较高的汉族传统文化修养,擅长隶书与篆书,是一名汉化程度很高的粟特人后裔。
“唐代许多粟特人的后裔历经数代之后,虽然还保持着相互通婚的习惯,但由于深受汉族文化的濡染,或许在外貌上他们还具有胡人的形貌特征,在文化上他们已经和汉人没有什么区别了。”毛阳光说。
唐代粟特人中既有粟特贵族的后裔,也有中下级官吏和普通百姓。他们或者参与唐朝的征战,或者出任地方官职,或者浸淫于汉文化而快意人生,已经融入到汉族社会中。
着胡装、食胡食、奏胡乐、跳胡舞,粟特人的到来对洛阳的城市风气产生了一定影响;同时,粟特人也开始接受汉族的生活方式,在道德价值观念、婚姻、丧葬习俗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对汉文化的认同,还有不少开始信仰已经中国化的佛教。
“这种双向互动,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和民族融合,华体汇真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”毛阳光说。(洛阳日报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黄超 文/图)
|